花包村全村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489戶1928人,建卡貧困戶92戶279人,2016年底脫貧摘帽,系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精準扶貧幫扶村。市人大通過實地調研座談,立足花包村實際,提出“一水二路三居四業五配套”的發展思路,堅持依法扶貧、民主治貧、科學減貧,實現“同步小康示范村、扶貧開發示范村、法治建設示范村”同建目標。 夯實基礎,改善民生。按照市委安排,市人大機關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下派第一書記,機關干部結對幫扶92戶貧困戶,在項目資金、人力、物力上加大幫扶力度。解決行路難,硬化村道路5.5公里、園區路3公里、新居路1.2公里、組道路3公里。解決用水難,建供水站1個,新建水池7口、渠堰2100米,整治病塘8口。解決住房難,新建巴山新居48套、廉租房6套,啟動土坯房改造12戶35人,易地搬遷貧困戶49戶149人。解決辦事難,建便民服務中心1處、農家超市1處、農村電商1家、村小1所、衛生室1個、文化室1個。 回引創業,助推脫貧。實施回引創業工程,業主董文才投資3000余萬元,創辦國科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特色水果產業;業主佘華海投資1000余萬元,成立華海專業合作社,發展花卉苗木;業主佘榜軍,投資280萬元,成立松包梁專業合作社,發展珍稀苗木。輻射帶動6戶貧困戶種植葡萄、西瓜、生姜、蘆筍等經濟作物,戶均增收1.2萬元。 培育產業,助農增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葡萄、不知火等特色水果1200余畝,培植花卉苗木1000余畝、珍稀苗木150余畝。成功舉辦葡萄采摘節,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新建農家樂3家,新增加就業崗位30余個,葡萄園今年產值預計400余萬元。優先使用本村貧困戶就近就業,勞務收入120余萬元。全村流轉土地1550畝,農民土地流轉年收入110余萬元。 依法治貧,助力奔康。深入貫徹《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開展普法宣傳和法治教育,集中學習宣講12次,群眾參與860人次,群眾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發揮基層人大代表作用,完善村民自治機制,運用民主方式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弘揚孝道文化,培育新型農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花包村一望無際的葡萄園
 干凈整潔的園區、通暢的道路
 花包村剛竣工的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