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三農”問題,解決國計民生根本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秶亦l村振興促進法》出臺后,我省積極響應,謀定而動,結合實際制定《四川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并于2021年11月25日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核通過,開啟了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實現四川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時代。省人大代表、巴中市諾水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經理郎曉晨長期扎根基層,積極主動參與脫貧攻堅,思謀鄉村振興發展,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考察,他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建議》。
“經省政府第42次常務會議批準,巴中市通江縣、平昌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巴中實現全域脫貧摘帽!2020年,經過5年奮戰,紅色革命老區巴中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與全國同步實現脫貧奔康。
脫貧收官不是終點,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全社會關注的話題,我的主人郎曉晨——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也始終關心關注著。
2017年至2021年,他連續五年參與巴中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執法檢查,每年都要抽出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收集脫貧攻堅領域安全飲水、暢通路、生活用電、農村醫療、義務教育等帶有普遍性、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
2018年,在調研中,郎曉晨發現在大部分農村都建起了高標準水泥路、柏油路,但也發現了如通江縣鐵廠鄉筲箕背村這樣一些偏遠山村“行路難”的問題。郎曉晨收集了解相關情況后,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推動下,“行路難”得以實現“行路暢”。
“你們村上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務工去了?那村上的發展怎么搞呢?”2021年11月,郎曉晨到南江縣、通江縣部分貧困村走訪調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有關情況,發現了一些農村發展面臨的困境和問題,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一是大量務工人員和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導致農村人口銳減,出現了大量“空心村”,導致農村荒涼和勞動力缺乏狀態,不利于農村發展。二是資金短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三是產業結構單一,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支撐,農特產品的經濟效益和附加值不高。四是缺乏鄉村振興的專業人才,鄉村“三農”帶頭人少,普遍存在服務“三農”的人才引不進來、留不住的問題。
這些制約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事關鄉村發展大局,經過長時間的走訪、調研、論證,我的主人“孕育”了我,給我起名為《關于加快推進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建議》,并賦予我如下“生命力”:
一是進一步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采取政府財政投入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模式,建設一批“宜居宜業,醫療、康養”于一體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二是進一步加強鄉村富民產業的振興,出臺更多的符合實際的征地用地及稅收優惠等政策,吸引工商資本和龍頭企業積極投入到鄉村產業振興領域,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村字號”品牌農特產品和手工藝產品。三是進一步加強鄉村新型服務業的振興,在“產業+”上多做文章下功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鼓勵社會資本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俗、創意農業、農耕體驗、康養基地等新型服務業,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四是進一步加強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在“引”“挖”“育”上下功夫,要引進五湖四海人才,挖掘當地特色人才,培育鄉村振興后備人才,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我不知道我的出現能否掀起“漣漪”,但我希望能和我的主人,還有廣大的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一起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